普惠金融推动月 | 了解保险资金如何参与普惠金融

保险资金参与普惠金融最直接的方式是向普惠金融相关经营主体提供融资资金,具体包括购买相关主体发行的债券、投资普惠金融相关产品等,保险资金参与普惠金融不仅有助于解决“三农”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也能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在资产荒背景下寻找投资回报率更高、安全边际更高的投资资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小微企业是活跃经济、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在历年的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中都提出要加大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不断升级的货币宽松,流动性取代基本面成为大类资产轮动的核心因素,资产端面临企业对银行打破刚兑、政府对平台打破刚兑、风险收益率快速下行等问题,“资产荒”现象逐步蔓延。保险资金具有较强刚性属性,且金融机构对于负债端的竞争日趋激烈,负债成本实际上并未呈现出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相一致的表现,反而在逐步攀升。为了保证投资收益能够覆盖愈来愈高的负债成本,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寻找投资回报率更高、安全边际更高的项目,而支农支小领域特别的供需关系决定其可以拥有相对客观的回报率。

目前市场上保险资金可投资的普惠金融类资产相对较少,但政策已开始积极发力。国务院于2023年10月11日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拓宽经营主体直接融资渠道,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差异化制度安排,适应各发展阶段、各类型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鼓励企业发行创新创业专项债务融资工具,优化小微企业和“三农”、科技创新等领域公司债发行和资金流向监测机制,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总的来说,普惠金融不仅是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普惠金融具有发展空间大、风险可结构化处理、定价缺乏敏感性等特点,相信随着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提升、经营主体直接融资渠道打通、普惠金融创新产品增加,保险资金能够更好地参与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内容综合整理自网络